標籤: 自殺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及早察覺產後抑鬱防自殺

一位媽媽抱著自己初生的BB自殺身亡,這類「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悲劇不時發生。根據統計,產後婦女有10-15%會患上產後抑鬱症,可說相當普遍。可惜,由於種種原因,不少產婦和家人都對這病缺乏足夠認識,以至不時會釀成悲劇。

可從兩方面及早警覺產後抑鬱症「紅燈亮起」:

第一盞紅燈「高危因素」,包括:產婦是在未有準備的情況下懷孕、未婚懷孕、懷孕期間遇到不幸的事情、夫妻關係欠佳/婆媳關係不好、BB有嚴重的健康問題、家庭經濟出現壓力。

第二盞紅燈「症狀」,包括:身邊人會發覺產婦整個人欠缺動力,甚麼也不想做,也提不起勁去照顧小朋友。較嚴重的症狀,會出現思覺失調,無端覺得自己的BB是畸形怪胎,或養不大等等。

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悲劇不時發生,但可從兩方面及早警覺。

有以上高危因素應及早警惕,萬一出現以上症狀則建議盡快諮詢醫生。其實外國有些診所會讓每位產後媽媽填一份問卷,並根據問卷作出篩選,看看哪些媽媽有產後抑鬱的風險較大,可能需要轉介見醫生進一步了解,但本港暫時沒有這個機制,因此更有賴家人和婦產科醫護人員多加留心。

產後抑鬱症若能早發現、早治療,康復的機會也較高。有些個案服藥2-3星期後,情況已有明顯改善,大大減低發展至嚴重後果的風險。

專欄, 提起精神-張漢奇精神科醫生-隔週二

抑鬱症有樣睇?

抑鬱症,據估計,大約佔本港人口的8-10%。雖然抑鬱症數字是整體持續上升,但其實會受很多環境因素影響,例如經濟、社會動亂,新冠疫情等等,都有可能增加抑鬱症個案。

世界衛生組織在多年前估計,到了2020年,抑鬱症會成為全球頭號病症。當時沒有人能預知2020年會爆發持續不退的疫情。現時雖未有2020年後最新抑鬱症數字,但臨床上的確發覺,抑鬱症的影響比過往更大。若不幸患上抑鬱症,會逐漸開始損害日常生活功能,若不適當治療,隨著病情發展,會引致自殺危機明顯增加。事實上,抑鬱症是可治之症,如患者能及早接受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痊愈,回復正常的生活。

抑鬱症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情緒問題。人體腦內有數以億計的腦細胞,細胞與細胞之間在信息交換時需要靠一些分泌物質來傳遞,如果腦部分泌的化學傳遞物質失衡,便可能引發抑鬱症。所以抑鬱症其實包含有生理上的病變,亦因此有機會以藥物糾正。最重要是及早發覺,開始處理。

抑鬱症,約佔本港人口的8-10%。雖然數字是整體持續上升,但其實會受很多環境因素影響,例如新冠疫情等等,都有可能增加抑鬱症個案。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標準,抑鬱症的定義是:病人於持續兩星期以上,有5個或以上既定的生理或心理症狀,當中必須包括「情緒低落及/失去動力」,其他症狀包括:

身體方面 —— 頭痛失眠、身體虛弱、胸口感到翳悶/不適甚至感到呼吸困難、腸胃不適/消化系統失調、失去活力並常感到疲倦、多夢、睡醒後覺得好像沒睡過一樣、周身骨痛。

精神方面 —— 心情煩躁易發脾氣、精神緊張難以鬆弛、情緒低落及/失去動力、對事物失去興趣、腦裡不停想著不愉快的事、覺得自己沒有用、自卑或自責、難以集中精神、覺得將來沒什麼希望、覺得不想做人/有自殺念頭。

以上症狀,很多時都是出於病人的主觀感覺。若出現多項以上的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及/失去動力,而持續超過兩星期,建議諮詢醫生,作出評估。

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