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梅艷芳》9大必睇昔日香港場景

提起梅艷芳,你會想起哪個她?當年新秀出道的她?與哥哥相知相遇的她?王者風範的她?穿上婚紗誓要忍痛完成演出的她?在她匆匆40年的人生中,經歷高低起跌,留下來的不止有歌曲、電影,還有對人生的熱愛、做人處世以及堅毅不放棄的態度,都成為不少人的學習對象。由《寒戰》系列導演梁樂民編、導的傳記式電影《梅艷芳》,將於11月12日上映,導演及團隊用上7年時間,將梅姐精彩雖短暫的傳奇一生重現大家眼前。今天,你可有想起她?

梅艷芳,就是代表80年代香港粵語流行樂壇最輝煌盛世的名字,2003年離世,亦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然而其一生堅毅、敢作敢為的精神極具影響力,至今地位無人能及。(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之前不少明星藝人看過優先場,除了對好友懷緬一番外,更紛紛讚嘆於片中竟可重現昔日香港不少已消失的建築物和景像。電影中不少場景全以CG還原,逼真程度絕對可以將大家時光倒流帶回到7、80年代香港熱鬧的一面。以下9個必睇場景,記得落足眼力好好欣賞。

必睇位1 – 荔園

荔園絕對是香港人集體回憶之一。1949年開業,曾經是香港規模最大型的遊樂場。最輝煌的時間,總面積達160萬平方呎。園內除了有各類機動遊戲外,最出名有八爪魚、恐龍屋、鬼屋等等,更曾經一度有真雪溜冰場及荔園動物園。當中有不少明星藝人曾於荔園作表演,包括已故巨星羅文以及已故歌手梅愛芳與梅艷芳姊妹。今次電影中重現不少荔園的場景,必定喚起大家不少的回憶。

到了2015年,新荔園以短租形式重現於中環海濱,闊別18年,門口的荔園城堡、吸蕉大笨象,園內的滑稽恐龍屋、魔靈小學、經典掟階磚一一重現眼前。

片中還原昔日的荔園,CG特效堪稱完美。(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昔日的荔園。(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梅艷芳自4歲起和姊姊梅愛芳妹於荔園登台幫補家計。(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梅艷芳四歲時已與姊姊梅愛芳分別以「依依」和「依娜」的藝名出來跑江湖賺錢養家。(相片轉自網絡)
梅艷芳於音樂特輯中重遊荔園。(相片截取自1988年音樂特輯《梅艷芳之夢裡風情》)
梅姐表示她的人生中有很多轉捩點,最大最多的改變就是參加新秀比賽,之後的時間過得很快,所得所失難以估計。(相片截取自1988年音樂特輯《梅艷芳之夢裡風情》)
姜大偉夫婦憶述荔園以前是一個很大的遊樂場,後台就像片中拍出來的情景一樣。(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張達明表示以前荔園門口真的有很多街頭小食的檔攤,盧敏儀訴說小時候家人會帶她到荔園看表演。(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必睇位2 – 妙麗百貨

於現今佐敦裕華國貨的對面,70年代建成的妙麗商場,其仿如孔雀屏的霓虹大燈牌,絕對是很多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網友飛天爺爺表示,當年逢星期日大減價,想一心走去掃貨,但原來玩具部逢星期日休息。你又有沒有試過?

80年代,可謂是霓虹燈招牌的住盛期,尤其佐敦至旺角一帶,更成香港獨有的夜景。鮑起靜看戲後更大叫當中佐敦裕華的街景非常有親切感。(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片中將妙麗百貨的霓虹大燈牌還原,連胡楓也記得「天天新款,妙麗手袋」的廣告口號,並嘆息如今不復再,連利舞臺戲院也沒有了。(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妙麗百貨昔日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必睇位3 – 華盛頓戲院

要說到舊式又曾風光的戲院,大家可能即時想起一些大戲院,如新蒲崗麗宮戲院、油麻地戲院、佐敦普慶戲院、上環高陞戲院、北角皇都戲院、銅鑼灣碧麗宮戲院、灣仔東城戲院、中環皇后戲院等等,但其實佐敦華盛頓戲院,以當年來說,都算是鼎鼎大名,上映的都是西片,尤其在1992年3月於戲院對面發現手榴彈一事最為轟動,不知現今住在附近的街坊還記得這件事嗎?

黎瑞恩於預告片訪問中憶起小時候一張飛七個人入場看電影的有趣點滴。(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必睇位4 – 戲院門外的小販檔

一看到戲院外小販檔一幕,相信必定勾起大多數香港的美好回憶。很多朋友小時候跟父母入戲院看戲,入場前必掃「街邊檔」,不少網民都記得戲院門外會有流動小販,賣牛雜、花生、西瓜、菠蘿、粟米、炒栗子、鹵味、燒魷魚、生菜魚肉魚蛋、甘蔗、馬碲、糖蔥餅、叮叮糖、飛機欖、臭豆腐等等,但只要一聽到「走鬼」二字,小販們便因為避捉而即時「雞飛狗走」,所以經常會有付了錢卻沒得吃的情況出現。

團隊對80年代的流動小販檔,其服飾及造型也仔細考究一番。(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當年大家最喜愛買甚麼小食入場看戲?(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必睇位5 – 銅鑼灣利舞臺戲院

1927年開業的利舞臺戲院,既是戲院,又是粵劇、大台節目、演唱會等的表演場地。無線電視首屆香港小姐競選、首位台灣女歌手歐陽菲菲創下華人連開三場演唱會紀錄、甚至羅文的舞台劇,鄧麗君五度舉行個人演唱會都是在利舞臺舉行,絕對是香港建築物史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標。

梅艷芳更於1991年利舞臺拆卸前一個月舉行《飛躍舞台十載情》,以記下入行將近十年的演藝生涯,對當年還未到三十歲的梅姐來說,這場演出可謂別具意義。而數梅姐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就是18歲那年於此參加新秀比賽摘冠。電影以CG搭出利舞臺戲院附近的街道,更用俯瞰方式,還原當年未拆卸的利舞臺。

團隊以多角度包括俯瞰方式,還原利舞臺原貌。(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製作特輯)
1927年開業的利舞臺戲院,見證多項重要盛事。梅姐曾表示人生第一次於這麼人面前參加比賽,第一次贏得這麼多掌聲和歡呼聲,所以利舞臺對她很重要。而面試的時候都是在這裡,實在有很多的回憶。(相片轉自網絡)
梅姐表示她的人生當中有很多轉捩點,參加新秀比賽是人生最大最多的改變,不過之後的時間過得很快,所得所失難以估計。(相片截取自1988年音樂特輯《梅艷芳之夢裡風情》)
寇鴻萍於訪問中憶起當年於利舞臺,坐在第一排座位看梅艷芳領獎。(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1991年,梅艷芳於利舞臺拆卸前一個月舉行《飛躍舞台十載情》,以記下入行將近十年的演藝生涯,對當年還未到三十歲的梅姐來說,這場演出可謂別具意義。(相片截取自1988年音樂特輯《梅艷芳之夢裡風情》)

必睇位6 – 歌舞廳

梅艷芳小時候既要表演又要兼顧學業,縱使具有音樂天賦,但反而受同學恥笑她是「歌女」,梅姐為了賺錢養家,與姊姊穿梭大小歌舞廳,甚至在街頭獻唱。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她坦言希望多讀書,不要一顆小心靈擔憂挨餓。

4歲半跟隨媽媽所創辦的歌舞團四處表演,長大後與姊姊梅愛芳組合唱團,遊走各大歌舞廳,吃盡人間苦,所以她年紀輕輕就能唱出一份滄桑感。(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必睇位7 – 尖東海旁及KONICA霓虹燈牌

7、80年代,尖東海旁成為不少情侶的拍拖勝地,說到最標誌性的地方,必定是尖東海旁巨大的KONICA霓虹燈牌。尤其到了聖誕節,尖東海旁一帶更亮起大型的聖誕燈飾,不少父母帶同子女到前拍照,令尖東海旁非常熱鬧。

7、80年代,尖東海旁是情侶的拍拖勝地,片中除了還原尖東海旁末的巨大KONICA霓虹燈牌外,連海旁的欄杆、燈柱,垃圾筒也有,大家不可看漏啊!(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以前尖東聖誕燈飾,是一家大小以及情侶的指定節目。(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片中重現80年代香港的聖誕燈飾。(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必睇位8 – 啟德機場

位處九龍城的啟德機場,歷史可謂非常輝煌,曾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亦被稱為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一。最繁忙的時間,每小時平均有38架飛機升降,而嘈音分貝定必超過100分貝。經歷73年,至1998年赤鱲角的新機場落成,終完成歷史任務。以前去機場,多為送別親戚好友讀書移民,其次就是「追星」,最高峰的時間,機場大堂全部站滿歌迷影迷,手持鮮花、禮物及唱片,集體請假目的都只為見偶像一面。

以前去機場,除了送別移民的親友,其次就是追星。一眾歌迷會成員結伴請假到追星,應該是很多人曾經做過的事!(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飛機於九龍城低飛的畫面,令人不禁想起以前人山人海的送機情況。(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以前轉不停的航班機械顯示牌所發出的聲音,如今也已變了「靜音」顯示屏。(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必睇位9 – 政府「清潔香港運動」標語 + 80年代手寫招牌

香港政府以「亂拋垃圾、人見人憎」為80年代初清潔香港運動的宣傳口號,加上一雙怒目而視的雙眼,這個宣傳手法相當具阻嚇性,加上綠色的垃圾蟲,以及連串非常容易入腦的口號如「清潔香港、人見人愛」、「全面投入、一於響應」、「地方清潔安居樂業」,令不少市民至今仍印象深刻。今次電影會將大家熟悉的招牌及標語一一展現出來。

「亂拋垃圾、人見人憎」、「香港清潔、安居樂業」加上橙色的招牌,以及橙色的垃圾筒,絕對是80年香港街頭的經典標記。(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
很多港人對於1981政府的宣傳片中一雙怒目而視的雙晴仍然印象深刻。(相片截取自網絡政府宣傳短片)
舊式唐樓的手寫招牌,至今已所剩無幾。(相片截取自電影《梅艷芳》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