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身教-鄭穎珩心理學家-隔週二, 專欄

好學生不如好老師 幫助孩子愉快學習

多元教育的年代,家長都希望子女可以學習不同的新事物,參加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既是有益身心的課餘活動,亦可以讓他們可以從中培養興趣、建立自信亦能擴闊社交圈子。不過,如果遇上不適合的,又或是未能照顧到所有學生感受的導師和教練,孩子未能愉快享受上堂的過程,家長見到子女受委屈亦會感到十分心痛。

8歲的軒仔從小就喜歡運動,有次和爸爸一起睇電視排球賽,就嚷著要學排球,媽媽上網找到了一個口碑不錯的排球訓練中心,於是就報名讓軒仔參加。最初軒仔每次下課都會滔滔不絕和父母分享,他亦很開心結識了新朋友。媽媽只要抽到時間都會親身去觀課,初時覺得真的不錯,隨著由排球初班升至中班,媽媽漸漸發現軒仔在排球班內是被導師忽略的其中一個。

軒仔好努力練習,他很想試試做升球手位置,但導師卻一直沒有安排他當升球手。軒仔媽媽說:「軒仔表面看來不太在乎,因他和其他隊友相處很開心,年紀小小的他認為每星期可以上排球課就夠,但我見到他常被投閒置散當然不是味兒。」

為了這件事,軒仔媽媽曾向排球中心反映,但卻反被中心主管說她沒有尊重教練,而她和媽媽Group朋友閒談,大部分人意見都說「那位教練很出名的,孩子回來又沒有哭哭啼啼,還是算了吧!」 愉快學習對於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尤其興趣班,為孩子挑選合適的中心和導師,其中一個條件是要明白學生和導師的關係是相向的。即使是名師也不代表合適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長可以的話應多抽時間觀課,既是行動上支持孩子,亦可以看看子女是否適合該中心的教學方法,即使是出名的中心,每位導師的做法亦有不同,每個學生所追求和能力都不一樣,像軒仔的個案,作為家長是有責任為子女發聲,讓孩子可以得到更理想學習空間發展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