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話

美國大學研究發現 設定多個鬧鐘才起床 可導致兩大健康問題

近日香港天氣漸冷, 早上有誰會想離開暖烘烘的被窩?但上班、上學又不能遲到,設定多個鬧鐘是常識吧,每5分鐘響一次,相信亦是不少人的習慣。不過最近美國有大學的調查發現,這種起床方式並不健康,可能導致兩大健康問題出現!

57%人 鬧鐘響兩次以上才願起床

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早前針對450名全職上班族進行調查,有57%的人在鬧鐘響兩次以上才願起床,當中以女性比男性多50%,如果是夜瞓一族和年輕人就更常出現這種狀況。

如果設定多個鬧鐘,當鬧鐘響了後入睡,但未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又再硬被下一次鬧鐘叫醒,反覆醒又了睡、睡了又醒,只會讓人起床時,頭腦變得更加昏昏沉沉,通常出門工作時仍處於精神受壓狀態。

注意力不足

長期處於被鬧鐘驚醒,代表你的睡眠周期無法完成,從而影響情緒和正常工作狀態;注意力不集中,亦會出現容易疲倦、頭痛問題等狀況。

慢性疾病急性惡化

如果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長期突然被鬧鐘驚醒,會導致血壓、心率及腎上腺素急速上升,這樣長期反覆刺激下,會為心血管帶來壓力,增加高血壓和心臟病併發症的高風險。

鬧鐘

不依賴鬧鐘 健康的起床方式

相比每天早上多次被鬧鐘驚醒,以下數個起床方式更為健康:

  • 晨光:睡前將窗簾留一窄縫,讓天光後陽光自然刺激視網膜,繼而向大腦傳送甦醒信號。
  • 燈光:睡覺時務必關燈,但亦可在床頭放一盞可設定時間的檯燈,開燈時光度最好由低至高,讓光線刺激腦部幫助甦醒。
  • 輕量音樂:如必須使用鬧鐘,則建議將音效設定為鳥叫聲、流水聲之類的自然界聲音,以輕柔的聲音喚醒大腦。
  • 自然醒:調整作息時間避免捱夜,讓生理時鐘回復正常,毋須設定鬧鐘都可以讓身體在固定時間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