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過節造成浪費?調查顯示4成1受訪者吃剩賀年食品 逾3成人士會直接丟棄

農曆新年將至,一連串拜年活動隨即接踵而來。按照傳統習俗,大家常於拜年時向對方送禮道賀,又會一同吃過團年飯和開年飯,但開心背後,各位又有否想過過量的賀禮和聚餐會促成浪費問題呢?

食物銀行樂餉社於去年12月9日至今年1月2日期間,向550位市民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問卷分為「購買賀年食品」和「新年聚餐」兩部分。當中有77.9%受訪者表示有購買賀年食品如賀年糕點、瓜子和糖果的習慣,用作自用佔比例最多,有85.7%,有4成受訪者表示去年有吃不完的賀年食品,主要原因是口味不合適和收到太多賀禮,各佔53.5%和52%。有78.9%的人會將吃不完的賀年食品轉贈給親友,而有31.3%人士則會選擇丟棄。

賀年食品
調查顯示,有近7成人士會購買賀年糕點(69.4%),其次是果仁類(68.1%)、水果(63.9%)、糖果類(61.9%)和餅乾類(44.9%),但有69.8%受訪者認為新年互相送禮不是必須的。(圖片來源:樂餉社提供)

另外在過往的新年聚餐中,有65.4%受訪者有吃剩飯菜,當中4成是因為迎合新年傳統「年年有餘」而刻意點菜或烹煮更多,82.3%人士會選擇將吃剩飯菜打包,另外10.3%受訪者會選擇丟棄。根據環境保護署最新公佈的都巿廢物統計數字,廚餘量在疫情期間不跌反升,情況令人憂慮。

針對食物浪費,樂餉社鼓勵巿民挑選存放期較長的食品送禮,不合口味的賀年食品應在適當情況下及早轉贈慈善機構或身邊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新年聚餐點菜時應先確定人數和各人的飲食喜好,避免烹煮過量和口味不合適等問題;巿民亦應思考是否有必要為迎合傳統而刻意準備過多飯菜,若真的吃不完也可以打包留待下餐享用。

4成4受訪者於整個新年期間,會花$1,000-$2,999在聚餐食物上;當中有6成半人士表示有吃剩飯菜。(圖片來源:樂餉社提供)

問卷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