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穎君

專欄, 黃穎君Burmie - 港大教育系媽媽

職業媽媽的雙重滿足感

久違了! 自 2018 年推出《曾幾何時》之後,我經歷了生小孩、停工,同時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把我的內心世界攪得一團糟,也迫使我放慢腳步、思考未來。

生活在這個顛沛流離的世界,不禁讓我問一問自己,到底是否朝着心之所向而行。就是這一絲絲的感悟,執筆
寫新書《未見》的時候,我是心潮起伏;但望着Ollie的時候,心情卻很寧靜平安。

職業媽媽每一天都忙得團團轉,有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忙什麼。若我們不停下腳步,稱讚一下自己的堅持、感謝家人的支持,很快我們就會忙得忘記了生命中的這一份美好。

2018年推出《曾幾何時》的本質是跟大家一起找回曾幾何時的自己,好好了解自己,才能跟自己共處、 活在當下。然而緬懷過去並不能改變什麼,只有逐漸放下,騰出空間才有機會重新開始。

而2021年推出《未見》是想要鼓勵大家擁抱未來,在未知多變的時代下,懷著嚮往的心,重燃激情。你期待嗎?

專欄, 黃穎君Burmie - 港大教育系媽媽

觸感學習

五感學習(包括視,聽,嗅,味,觸覺)皮膚接觸及肢體活動的觸覺,都是用來搜集環境信息,將觸感的信息傳入大腦,引起不同的感覺、情緒反應及作出回應。 觸覺是人類最基本、最早出現的感覺之一,不難發現當小孩3-5個月大的時候,拿什麼都會放進嘴裏咬,這時他們正利用嘴巴及手去探索。

可是今年疫情,讓我份外警惕,什麼都不敢讓Ollie去碰,亦令自己變得神經質。然而,嬰兒應在懂得回應外界時,便讓他接受多樣的觸覺刺激,如給寶寶不同材質的玩具,有毛毛的、帶凹凸洞的、粗糙的紙質等;用不同材質的毛巾給寶寶洗澡;有時甚至輕輕幫他們按摩手臂、腰背等。

近年,越來越多醫學研究指出,4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學習游泳。但我認為要視乎嬰兒的身體狀況,有些嬰兒軟綿綿、沒有肌肉支撐,我就不建議嘗試了。所以我等到Ollie 9個月大時,才讓他感受水中無重狀態。此時嬰幼兒的觸覺發展已經遍及全身,會用身體各個部位去感受刺激、探索環境。

仍記得Ollie第一次下水禮, 整個人就像樹熊一樣依附在我身上、為他穿上嬰幼兒救生圈時,他更大哭,十分抗拒。我非常認同游泳可以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以及肌肉伸展。若果可以重來,我應該會在他五感還未這麼敏感時,就讓他早些接觸游泳,讓他對水的害怕及抗拒減低。

專欄, 黃穎君Burmie - 港大教育系媽媽

BB們都怕水?

小孩子有時真的難捉摸,喜好、心情、習慣可以每日改變,又或者其實他們自己仍在摸索中,根本都不了解自己想要什麼。就好似洗澡這一環,有人話BB於肚中也是在胎水包圍下長大,本身是不怕水的,那為什麼半歲前洗澡平常得很;半歲後有時玩得不亦樂乎;有時一沾水就放聲大哭?而我兒子剛足21個月,我稱他為「NO MAN」,因為最近跟他說什麼都開始Say NO了,每次洗澡前也要跟他好好聊一聊才願意走入浴室。

就在他九個月大的那段時間,開始以觸感去探索世界,可是一沾水就面有難色、有時甚至怕得面容扭曲。當時我就決定一定要帶他去游泳,讓他感受一下玩水的樂趣。然而,想學游泳,首要的條件是不怕水。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每一次跟他洗澡,我都會帶一件玩具(其實是測試水溫的溫度計),讓他拿起慢慢滴水,分散其注意力。同時,抱着他洗頭時,盡量讓他貼近我的身體,增加其安全感。

其實小孩哭鬧必定是有原因的,試想想面對陌生的水溫、在身邊持續緩緩流動的水波刺激、水中的四肢活動和水中失去平衡感,所漂浮的感覺引起的緊張、不適應、不安⋯當你了解到原因,就能慢慢找出教導他的方法。下一星期再跟大家分享Ollie的下水禮。

專欄, 黃穎君Burmie - 港大教育系媽媽

孩子是一面鏡子

作為一位職業媽媽,要平衡工作與家庭、自身成長及發展一點都不容易⋯每天營營役役、重複地工作及照顧家庭,白天上班晚上帶小孩,身心所承受的壓力,真的非常大!好不容易等到假日,卻要安排家庭日的行程,陪伴孩子一整天,實在很累。

日復一日,好像從來沒有真正喘息過。慢慢壓抑的情緒如決堤般湧現,容易對孩子發脾氣,同時又會自責能力不足,面對這些令人沮喪的情緒到底該如何是好?深呼吸一下,細心觀察一下孩子面對低落、不安、生氣時的反應,你或許會有所感受。

我也是一位職業媽媽,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感到挫折及氣憤。而我每一次都會提醒自己,當生氣時不要直接面對孩子或追着跟他說道理,反而努力找方法讓自己先平靜下來。現在,當深呼吸也不能冷靜下來時,我會轉身行開,面向窗戶或牆壁,強迫自己思考一下剛剛對話的內容及過程。

最近,有一次Ollie上playgroup,跟其他小孩搶玩具,我嘗試轉移他的注意力不成功,跟他說玩具不是屬於他,不讓他拿着不放。他竟然放下玩具,走向角落面向牆壁,扁着嘴、偷瞄我、觀察我。那一刻如電擊般提醒着我,小孩正處於學習模仿的階段。

我不敢想像若平時常大罵他、或向他發脾氣,當他遇到不合意的事時,會是怎樣的反應。其實作為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若家庭的壓力大於我們可處理及控制的範圍,不要緊,直接向另一半或家人作出求救。有一句說話: 「happy wife happy life」,只要你覺得開心,孩子才會受到感染,才會跟你親近、分享,才可正向教育他們。共勉之。

專欄, 黃穎君Burmie - 港大教育系媽媽

疫情在家困獸鬥怎麼辦?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ay)曾經講過, 當我們還在用過去的方法教育現在的學生,就是剝奪他們的未來。隨着時代轉變、科技發達,孩子的生活習慣及成長環境都在改變。

現在上課都會透過電子產品做功課作評核,網上學習的需求大大提升,既然不能避免,又該如何善用?千百年來,教師的工具和方法會改變,但教師啟迪人心的角色不會改變,而家校合一也是必須的。

疫情之下,很多孩子留在家中都不禁大呼:「很無聊!我很悶!爸爸媽媽陪我玩吧!」當爸爸媽媽需要work from home的時候,兼顧不下,該如何讓孩子學會獨處是一大課題。除了本身正規課程下的網上授課之外,還有什麼學習及遊戲可以在家進行呢?

今次就讓我提供一些免費下載的線上資源給大家,可以讓小孩填色、摺紙、迷宮等,下一星期再跟大家分析不同類型的遊戲學習有何好處,趕快下載吧!

填色遊戲分享:

http://www.supercoloring.com/zh-hant

http://kids-nurie.com/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

摺紙遊戲分享:

https://mapscaping.com/pages/folding-paper-globes

https://www.facebook.com/pokemonrefuge/posts/210820983683216

迷宮遊戲分享:

https://krazydad.com/mazes/?fbclid=IwAR1sAN2EBAk9uNfeayDj2pzZAReF9tGyF-d4Z7cwwjYdHH66cYH8DpaRnYY

http://meiro.moo.jp/?fbclid=IwAR2MvI_ORMFbP0Qyr3SXOqX7d1Kk9HJADZ6u6LZBil_rapnK5_OFiTpmW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