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現年53歲,去年確診「三陰性乳癌」。家族中除她之外,她的媽媽患上大腸癌及再上一代亦有人患上乳癌。因擔心自己20歲的女兒會否有較高風險患癌,加上三陰性乳癌惡性度較高,所以決定進行基因檢測,了解自身是否帶有癌症相關的遺傳基因變異。幸運地,檢測結果發現自己並沒帶有相關基因變異。李女士及女兒得知結果後鬆了一口氣,感到放心。
在 2018 年,本港癌症新增個案達至 34,028 宗。在 20-59 歲的成年人中,婦女患癌比例較同齡男性為高,主要由於與性別有關的婦女癌症如乳腺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隨著現時患癌趨勢及本港人口結構的變化,預料在三數年內女性患癌的新症數字將會超越男性。

乳癌遺傳風險較高
臨床腫瘤專科吳雲英醫生解釋,目前醫學界確認與遺傳有關的癌症分成兩大類,一種是「遺傳性癌症」,發生在少數家族,因為遺傳了某種特定的基因突變而導致有很高的罹癌風險,並且也可能再遺傳給下一代;第二種是「家族性癌症」,就是家族成員中有多人罹患一種或多種癌症,並非由目前已知的單一基因突變所引起,可能是由於多個基因遺傳與後天環境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
吳雲英醫生指出,遺傳風險較高的癌症有乳癌、卵巢癌、子宮體癌、大腸直腸癌、前列腺癌等。有以上癌症風險因素人士,現時其中一個考慮是進行「癌症風險基因檢測」,目的是希望得知自己是否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以評估患癌風險,有助預防﹑及早篩查及和制訂跟進監測方案。「現時,醫學界只建議為高風險癌症患者,及已驗出帶有基因變異癌症患者的家庭成員,進行癌症基因檢測。其他非癌症或沒有家族史的普通市民不應盲目接受基因檢測。」
以乳癌為例,根據最新NCCN 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引當一位乳癌病人具有下述訊號時,便會建議接受基因檢測:
• 已知同源血親帶有特定基因變異者
• 個人或是家族有卵巢癌者
• 患有雙側乳癌者
• 早發性乳癌(發病時小於或是等於45歲)
• 三陰性乳癌且發病時小於60歲
• 46-50歳診斷有乳癌並有一個或以上近親患有乳癌、卵巢癌、胰臟癌或前列腺癌
• 已是第二次被診斷有乳癌
• 家族史中有胰臟癌者
• 家族中(包括病人本身)有三位乳癌患者
• 符合以上條件人士曾接受單一基因檢測(如BRCA1/2)但未有發現致病性基因突變

基因檢測技術快速發展
新亞生命科技遺傳學及分子診斷專家蘇漢暉博士指出,遺傳癌症基因檢測已十分普遍,只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即可進行。「不過,有本地基因檢測公司聲稱可檢測多達超過500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這實在沒有需要,受測者亦可能因此發現大量在醫療角度上沒有任何重大意義的變異,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正確的方法應由遺傳學及基因檢測技術的專家,遺傳諮詢顧問會協助正確選擇基因檢測及評估遺傳風險。」
雖然基因遺傳是患上癌症中一項重要的因素,但後天的預防也不能忽略。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並不一定會患上癌症,最重要就是可以讓自己及家人盡早了解清楚身體的狀況,及早採取預防措施,如生活習慣上的轉變及持續監察及檢查甚至治療,以減低晚期癌症的發生和降低癌症相關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