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公立醫院兒童精神科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 ,一般由年半至兩年不等,仁愛堂一項有關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下稱ADHD)資助計劃,在全港八區資助經濟有困難的ADHD兒童及家庭,在輪候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期間,接受私家精神科專科治療,控制病情。該計劃的一項治療成效研究發現,6至8歲ADHD學童接受藥物治療後,徵狀及行為問題都得到改善,而且愈早治療,反應愈理想。負責研究的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除了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長,家長對藥物治療仍有抗拒, 因此不少ADHD兒童8歲以後才接受專科治療,錯失了治療甚至學習黃金期,今次研究首次證實6至8歲的確是ADHD治療黃金期。
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由 2016年起年設立「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資助計劃」,目前已逾8成個案成功銜接公營醫療服務,喜見計劃有成效,目前服務覆蓋屯門、荃灣、元朗、黃大仙、將軍澳、觀塘、大埔及沙田等八區,期望有更多資源將服務擴展至其他地區,協助更多經濟有困難的家庭。
目前6歲或以上的兒童需要經醫務衛生署臨床心理學家,或教育心理學家作評估,才能輪候公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確診和治療。「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資助計劃」由 2016年至今年初共資助461名基層學童,83%受助兒童輪候公立醫院的日數超過300日,當中更有23%輪候超過 500日,反映有關服務供不應求。

參與計劃的ADHD學童在輪候期間可接受計劃委任的私家精神科專科醫生治療,461宗資助個案中,有 370宗已成功銜接至公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繼續接受跟進,91宗個案仍在接受基金服務。負責研究的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指出,過往文獻只證實藥物對ADHD兒童有效,今次是首次有研究數據分別證實 6、7、8歲ADHD學童在藥物治療後的成效,證明ADHD有治療黃金期的說法,並建議醫院管理局加強6至8歲兒童精神科服務。
他續稱,仍有部分家長抗拒用藥物治療ADHD,又或想推遲服藥時間。 但6歲開始是兒童學習黃金期,要開始應付密集的學習模式,需要專注力和理解力才能趕上學習進度,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ADHD徵狀和行為問題,讓學童趕上學習進度,增強自信心,改善社交和人際關係。
家長黃太的女兒(7歲)去年剛升小一,未幾被評估患上ADHD及讀寫障礙,公立醫院專科要輪候差不多兩年,她曾經帶女兒到私家精神科醫生求診,一次診金連7日藥費要$2000,無法長期負擔醫藥費。
今年1月女兒獲轉介參與仁愛堂資助計劃,接受藥物治療後,表現判若兩人。服藥後她的專注力和理解能力提升了,會舉手答問題,學期末的成績已全部及格,女兒也變得開朗有自信。她透露另一個朋友的女兒有相同徵狀,卻一直不肯用藥物治療,結果現時每次考試也不合格。她感謝仁愛堂的幫忙,讓基層家庭更早獲治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