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2019年最新數據,在本港十大癌症排行榜上,肺癌超越大腸癌,躍居榜首,於2019年有超過5,500宗新症。同時,有研究發現,有肺癌家族歷史的人士患上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人士要高。
肺癌一般分四期,腫瘤小於4厘米而未曾擴散到淋巴結屬第一期,若腫瘤已經擴散到兩側肺部或胸腔以外則屬第四期。根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本港確診肺癌的人士之中,超過57%屬於第四期肺癌。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司徒達麟指出:「今時今日,肺癌是可以治療的,如果早期進行手術,多數可以完全治好。傳統上,年齡50歲以上、長期吸煙、接觸煮食油煙、在有致癌物質的環境下工作或吸入二手煙的人士,都屬於肺癌高危群組,要考慮接受篩查。但根據近年華人社會的臨床研究顯示,不少華人即使不屬於上述的高危群組,也有機會患上肺癌。所以就算不屬於傳統的高危群組,尤其是已知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士,如果擔心的話,也可以詢問專科醫生,看看是否值得進行篩查,因為如果是在沒有症狀下的早期發現,隨時可以救回性命。」

由於早期肺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很多個案當發現時,往往已經屬於比較晚期。雖則如此,司徒達麟醫生表示,患上肺癌的病人也會出現某些病徵:「如果出現持續咳嗽、咳中帶血,深呼吸、咳嗽或大笑時胸部會隱隱作痛、聲音持續嘶啞或降低、不明原因的突然消瘦、呼吸困難、經常感到疲倦、支氣管炎和肺炎等感染症狀持續復發的情況,就要多加注意,因為這些都是肺癌病人可能出現的病徵。而有一項美國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每年接受低劑量胸腔電腦掃描檢查(LDCT),那麼肺癌死亡率可以降低約20%。跟X光相比,LDCT有更高的敏感性,而且輻射量低,也無需使用顯影劑,因此對身體的影響較小,所以現在國際多個地區都以LDCT作肺癌篩查工具。」
肺癌篩查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未出現症狀之前,如果及早發現患上肺癌的人士, 並進行及早治療,便可以提高存活率和根治的機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由今年11月到明年10月,推出一項費用全免的肺癌篩查計劃,對象是血親曾患上肺癌的人士,名額為100人。
想參加這項計劃的人士,可以在辦公時間內致電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預約(熱線:3598 2157 或 5206 7609),經評估後會安排諮詢時段,額滿即止。這項肺癌篩查計劃包括一次LDCT檢測,和由專科醫生提供的檢測前和檢測後各一次的評估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