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Peg姑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BB點解喊?

Peg姑在醫院裏眼見很多新手爸媽都心情複雜,對着活潑精靈的愛情結晶品,貌似自己或伴侶,相當心甜;但一遇到BB哭啼,多冷靜的爸媽都難免顯得不知所措,更擔心回家後難以處理。今期就和大家討論一下怎樣安撫BB的不安感。

畢竟,要剛生產完的媽媽立即實習照顧BB,確是超累的,我們必先讓爸媽明白:初生BB哭鬧,並不表示「曳」或「扭計」,正如他們睡覺不吃奶亦非「懶惰」一樣;BB剛出世,一切以天性為本,不安就哭鬧,不餓就不吃,非常純粹,若大人把以上形容詞加在他們身上,便容易對他們的行為欠缺耐性,減少包容了。

大部分BB有以下的行為歷程:出生第一天,他們仍似「一嚿飯」,呆呆的,看似還未知道自己已經出世一樣,出生頭一兩小時喜歡吸啜,表現與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出現「覓食」的生存本能,然後一整天就喜歡睡覺,不理世事。從第二天開始,他們似乎知道身處環境不同了,而且又開始肚餓,於是爸媽都懷念首天乖巧寧靜的BB,換來喜歡哭啼的他們,開始感到憂慮。

了解BB為何不安,不外乎幾方面:最簡單是檢查他們的尿片有否大小便,保持屁股乾爽令他們舒服;然後看看他們的小嘴或舌頭有否覓食動作,立即餵奶以滿足食慾。第三項,也是最重要的,是來自陌生環境的不安,如太寧靜、身體手腳感覺到太多活動空間、失去熟悉的聲音等……總之不似在子宮內的感覺便會不安;而解決辦法便是繼續為他們營造子宮內的環境,例如讓他們伏在爸媽胸口上聽心跳、把他們緊緊地包裹着、爸媽用熟悉的聲線和他們說話、抱着他們走路就像媽媽懷着他們郁動一樣、播放媽媽懷孕時經常聽的音樂、或試播電視機收不到訊號時的沙沙聲(white noise)就像子宮內的血腋流動聲音等,都是有效安撫BB不安情緒的方法。若果依然無效,便要再找BB有否其他不舒服了。

有媽媽問到,她們要「扮子宮環境」到何時?這要視乎個別BB而定,至少從醫院出院回家都要繼續,皆因家中的環境氣味和氣場又與醫院不同,BB又要重新適應;因此,盡量「以不變應萬變」為原則,若果能盡量減少變換照顧者、減少外出或過多親戚朋友到訪、保持穩定的餵奶習慣、維持衣服的味道,再加上爸媽穩定的情緒和照顧方法,讓敏感的BB在子宮外依然感到安全感,便會減少哭鬧。

最後一個小忠告:對於初生BB,還未是訓練他們獨立的時候,若期望他們被抱幾下就能在牀上安靜地熟睡,又或者由得他們哭鬧到自己收聲而不作安撫,要求實在太高了,這樣反而會延長他們的不安情緒,更容易有分離焦慮。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監察胎兒的CTG

通常準媽媽一入院,肚子便會被綁上兩條橡筋帶,放上兩個圓形的傳導器,Peg姑今期為大家介紹「連續性胎兒心律記錄(Cardiotocography)」,簡稱CTG,對婦產學界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BB在媽媽子宮內成長及生活,除了醫生用超聲波能窺探其狀態外,其次就靠媽媽感受BB郁動來得知其安好與否;而到了作產時候,十多小時的強烈子宮收縮一直擠壓BB,將其推進直至出生,其間BB都會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究竟他/她能否受得住,還是有機會出現缺氧情況?這就要靠CTG來監測了。

CTG能記錄BB在子宮內的心跳、媽媽的心跳,以及子宮收縮的頻率和強度。對於產前屬低風險的準媽媽來說,通常只要進院後作一次約20-30分鐘的CTG作為baseline,然後產程中有需要時再做CTG監測即可,以確保BB繼續活躍正常。但對於產前屬高風險的準媽媽、接受了無痛分娩(因麻醉藥或許會降低BB活躍程度)、在催生過程中(要嚴密監察子宮收縮以調較催生藥份量)或BB心跳異常等,便要在產程中一直作CTG監察了。

BB的心跳被連續地記錄低,會顯示出一些patterns, 例如心跳的基底線、變化性、有否因外來刺激(如媽媽轉動身軀)令心跳自然地加速、或有否因壓力而心跳減慢等,婦產科醫生及助產士依靠分析其走勢,便能對BB的受壓狀態、氧氣接收和活躍情況略知一二,繼而進行適當診斷及即時處理,例如讓產程自然進行、添加或停止催生藥,還是BB出現缺氧跡象而要立即進行剖腹產。

另外,眼見媽媽谷內有時會推薦一款家用胎心機(doppler),數百元而以,簡單易用,很多爸媽喜歡在家都聽到腹中BB的心跳,感覺安心。但Peg姑建議,家用機可作窩心或玩樂之用,但切勿完全依靠它,而忽略了感受BB的動靜;有媽媽經驗過,自覺BB郁動少了,但從胎心機一直聽到心跳,以為一切安好,怎料媽媽一直監測到的只是自己子宮內的血管跳動,而非BB的心跳,原來BB早已出問題,但延誤了處理,引來悲劇。因此,準媽媽有任何不適或懷疑,記得聯絡醫護人員,作詳細檢查啊。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無情的疫症 暖暖的人情

新冠疫情嚴峻,醫護人員既忙且累,偶爾得到別人的體諒和支持,確實倍感窩心。

有一天,病房滿是孕婦和產婦,相繼再有孕婦因作產而入院,加上有同事因自己或家人染疫而留家隔離,人手嚴重短缺,我們必須把原定安排好的催生程序推遲。Peg姑明白到孕婦接受催生既緊張又擔心,誰不想被招待得好一點?我不好意思地走到一位太太跟前解釋情況,提議她先作走動,待病房情況改善才為她催生;她不單沒有表現失望或不如意,更點頭說道:「好的,希望你們不要太忙吧,俾心機!」

另外,在產後房,既疲累又虛弱的新手媽媽,對初生BB總會感到束手無策,想在留院短短的數天內被指導多一點餵奶和照顧技巧,於是她們相繼按鐘要求支援是自然不過的事;在超忙碌的日子,一切都應接不暇,要她們久等,我們都會輕輕地道歉,而通常收到的回覆是:「唔緊要,你哋忙嘛!」別人的體諒不是理所當然的,我每每收到這些回應,再忙也感到值得。

早前一名孕婦作產入院,為夫婦進行快速測試時,丈夫被驗到陽性結果,雖然太太結果呈陰性,但由於她是密切接觸者,我不能再照顧她,只能作轉送安排;起初丈夫表現困惑,解釋他前天剛打完第三針疫苗,感到不適以為是打針後的反應,而且他只在家工作及照顧太太,接收外賣和陪太太覆診,懷疑是我們驗錯,導致她太太不能得到適切的照顧。我穿着防護裝備陪着他們,和太太介紹即將生BB注意的事項,以及防止母子感染的措施,個多小時後,丈夫的核酸檢測也得出陽性結果,於是我為太太作轉送安排;夫婦突然對我道歉及道謝,覺得為我添了麻煩,甚至增加了我的感染風險。我答道:「不客氣,醫護人員預咗啦!」後來知道丈夫和母子都平安,我都感欣慰。

我們的工作專責去照顧和安慰病人,但當反被問候、關心和諒解時,那份感覺是那麽溫暖的!它讓我們更有力量繼續服務下去。祝願所有貧病老弱者能得到照顧,往生者能有尊嚴地得到善終;期待漫長的疫情盡快完結,大家除下口罩,相視而笑,珍惜彼此。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付託終身的男人

Peg姑 有一位女性朋友,三十多歲,懷有一顆少女心,相繼和不同的男友拍拖數年或數月,總會投訴當初的浪漫感消失了,只剩下行街、看戲或出席雙方的家庭聚會等例行公事,毫無驚喜,不想接受「情人」變「家人」的關係,覺得對方不夠愛她了,於是往往還未到談婚論嫁階段,已提出分手了;她感覺沮喪,怕事情繼續重覆發生的話,會嫁不出去,加入「老姑婆」行列,孤獨一生。Peg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小夫妻,令人明白怎樣的伴侶才可以付託終身。

有位媽媽在產房待產,承受着強烈子宮收縮的痛楚,丈夫卻在旁邊的梳化呼呼大睡,睡醒後問了一句:「仲未生得?」他看了看太太,然後繼續坐在梳化看電話;太太生BB期間,他只飾演了一名觀衆,完全置身事外,夫妻間就像斷了線一樣!BB終於出世了,丈夫不停催促我們,太太何時才轉到產後房,到一切安頓好,太太水也未喝一口,丈夫就已消失了。

另一位太太穿水入院,收症期間丈夫一直黑着臉,敏感的我們反省有何待慢之處,似乎沒有,反而見他對太太也不瞅不睬,夫婦間像剛鬧完一場交?還是半夜三更丈夫被弄醒了,於是心情不佳?太太還關心地問到:「其實我只是穿水,還未生得,是否丈夫未需要陪產?」我心內嘆息:「太太為你生仔,臨盆還要看你面色,怕你睡不夠,驚你不高興,你怎樣做個男人?」

相反,一位太太在產房作產,丈夫看似木獨寡言,但每當醫護人員進入房間講解情況,他都會極留心地聽着,我們每次照顧太太,他都會盡力幫忙,以及專心觀察她的不適,那怕只是放個枕頭讓她舒服一點,他都全情投入去做;太太用力推BB出來時就不用多說了,他與她一起閉氣用力,一起呼吸放鬆,簡直「神同步」!BB出世後,丈夫雙眼通紅地錫了太太一下,連我也感動地笑了。

最後一個例子,BB早產出世,情況不錯,但呼吸未夠暢順,被送往加護病房接受觀察;太太很累,但又想盡早讓BB吃到初乳,於是丈夫上上落落探望BB之餘,又主動學習為太太擠出初乳。絕大部分男士通常把這工序留給太太或醫護人員去做,而他雖然顯得笨拙,卻親手去做,一點一滴地用針筒儲起,再帶去給BB。幾天後太太和BB康復了,可一家團聚,丈夫繼續努力換片照顧,甚至抱BB到太太身上,學習放好BB姿勢令餵奶更輕鬆容易,不讓太太操勞。Peg姑看在眼裏,內心一讚:「這個男人靠得住!」

或許單憑一丁點行為去評論別人,是有點不公平,但我相信見微知著,尤其是「生育」這件人生大事,夫妻間的小互動都能對他們的關係略知一二。製造浪漫和驚喜對一對情人來說的確相當甜蜜,然而日子久了,當對方視妳為家人,不離不棄,甚至心痛妳的不適,觀察妳的需要,然後作出關心照顧,那份被珍惜的感覺,更溫馨,更恒久!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產後出血

Peg姑自小聽說母親生BB就像經過「鬼門關」。現代醫學較從前先進,大多數生育都能母子(女)平安,相信未必有很多媽媽有命懸一線的感覺,但其實「產後出血」一直都偶爾在醫院內發生,隨時奪取媽媽性命,只是因為及時作出了處理,才不致釀成悲劇。

「產後出血」顧名思義即是生產後才發生的大量流血,無論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會出現,通常在BB出世後24小時內,甚至剛出世後立即發生;原因大致分四類:(一)子宮收縮不良(tone)。當大家都以為宮縮只在生BB前發生,以幫助子宮頸擴張及推進BB,其實生育後更須有宮縮去令子宮收緊,減少出血。但有時由於產程過長,子宮過於疲累,產後不懂反應、又或產程太短,生產後的子宮未來得切反應,忘記了收縮,甚至催生葯物用得不當、本身有大子宮肌瘤等,都容易令子宮被干擾,不能做好本份去收縮,子宮血管也難以收縮,造成大量出血,這也是全世界約七成婦女,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生育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造成「產後出血」還有以下三個原因:(二)創傷(trauma)。子宮內壁、子宮頸或下身會陰位置都有機會因為生產而出現傷口,若果傷口大、未即時察覺和處理、傷及多條血管等,都會令出血較多。(三)組織(tissue)。若有胎盤殘餘組織黏着子宮,也會阻擬子宮收縮。(四)凝血(thrombin)。若果媽媽血小板過低,又或其他凝血功能出現障礙,同樣令血液難以凝固,造成產後出血現象。

記得有一年的農曆新年,一位孕媽媽作產入院,基於上一胎一切順利,於是爸媽都相信這次更加「easy job」,兩人都顯得輕鬆;由於輪班關係,為她辦完入院程序後我便把她交予我同事處理。怎料當我再上班時,看到生產後的她,躺在牀上,臉如白紙,原來生產後子宮突然收縮不好,出現極大量出血,幸好情況已穩定,我只需繼續為她輸入各類型的血製品、送她往ICU,以及作一些善後工作。BB出生後呼吸也並不理想,需送往新生嬰兒加護病房,只見爸爸忙於為BB做轉房登記工作,進進出出,想分身陪伴太太和BB,雙眼通紅,像被剛才發生的事嚇傻了一樣。

媽媽和BB留院約十天,記得當日正值情人節,兩人康復理想,終於可以出院了!媽媽臉色紅潤得多,可以走動,而BB也呼吸順暢,精靈可愛,我心裏也覺得欣喜!爸爸走來輕輕攬了我一下說:「原來生仔可以咁危險!」衷心道謝完後,一家三口便滿足地離開了,回家與大兒子團聚。

因疫情緣故,今年情人節和年宵,或許沒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慶祝浪漫一番,但只要愛的人還在身旁,一家齊整,便是最好的情人節禮物!祝大家情人節和年宵都快樂,美滿幸福!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上天的安排

有懷孕媽媽Jamie (化名)做產前檢查時,訴說自己近日有輕微的子宮收縮跡象,雖然經已足月,BB隨時出世沒問題,但她希望可以按原先預約了的二月四日,某個特定時段才作剖腹產;因為今年二月四日是「立春」,以中國曆法計算,那天才是步入虎年的第一天,Jamie希望BB做隻「小老虎」,充滿活力又勇敢!

Peg姑認識的所有媽媽,都把最好的留給子女,除了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甚至懷孕時已安排好一切,最為人熟悉當然是為BB選擇時辰出世,希望他們的人生過得輕鬆愉快、健康順利;當計劃未能如願時,很多父母都會耿耿於懷,怕子女會活得不夠好,會吃苦。

記得有朋友也曾擇了良辰吉日,準備剖腹產,怎料手術當天突然作動,BB被迫早了數小時出世。究竟他在原定「午時」出世,還是提早了的「辰時」出世好一點,實在無法考證,只見這個小朋友現在已十多歲了,一直健康快樂多人愛錫,而且讀書聰明惹人羨慕,已經夠幸福了。

有另一位媽媽,明白順產的BB會較健康,但基於某些原因,首兩個BB都要進行緊急剖腹產,於是第三胎,即使經醫生多番勸喻順產的危險性,她都一再推後原定的剖腹產期,極希望自己作動然後順產,令BB更健康。可惜事與願違,剖腹產日期推無可推了,她還未見作動,唯有入院。當一般媽媽充滿期待時,她卻顯得極度失望,極不情願自己又要接受剖腹產的安排。

然而,在手術室裏,當醫生剖開這個媽媽的腹部,發現她接近舊手術疤痕的子宮部位極度薄弱,若果她自然作動又或再推遲手術期的話,BB的重量和強勁子宮收縮很容易令子宮的脆弱部位撕裂或爆破,媽媽和胎兒都會有生命危險!看到子宮的情境,一衆醫護人員都「一額汗」,為這對母子平安深感慶幸!

因此,在婦產科工作愈久,Peg姑就愈相信「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先為BB計劃最好了,然後放手交托給上天甚至BB自己,相信祂們會作出最好的安排。話說回來,我建議Jamie,從現在直至二月四日,盡量多休息,少走動,保持輕鬆的心情,令子宮減少刺激,希望她如願生隻「小老虎」吧!若然BB自己決定想做隻踏實有責任感的「小牛牛」,只要健康精靈,都是值得感恩的事!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氾濫的「同情心」

Peg姑家中養有一隻西施囝囝,他擁有一段被虐的慘痛經歷,導致一條後腿殘癈,實在很「可憐」,於是當年決心把他領養;如今與他生活已九年了,他不但沒因自身的殘缺而感到自卑,只用三條腿到處跑動,還比家中另外兩隻健康狗狗跑得更快,持久力更強,令Peg姑佩服不已!

前兩年跟隨志願組織到發展中國家服務,眼見當地人民生活困苦,Peg姑不禁予以「同情」,希望能盡力幫助他們;同行的一位資深醫生義工分享到,我們要相信每個人都能在困難的環境中,尋找到專屬他們的生存方法,所以只需給予幫助和支持,而無須覺得他們「可憐」,這才是對他們真正的尊重。

曾經有一位媽媽誕下一個結構上有缺陷的BB, 雖然爸媽產前已知悉情況,但我們也準備就緒,打算隨時對他們作出身心支援;BB出世後,同事間均流露出「憐憫」的神情,擔憂她往後的生活會較別人吃力。相反,BB的爸媽則非常欣喜,不單沒過份溺愛、擔心或緊張,閒談中媽媽更表達出,與照顧健康的大女兒一樣,只要給予這個小女兒足夠的愛,相信她能與姊姊一樣過得健康快樂有自信,身體上的缺陷根本是小事。

沒錯,與其「可憐」、「同情」或「憐憫」別人,我們更應該信任,無論人或動物,內心都夠強大去渡過困境,只要平等看待他們,一起同行就可以了。新的一年,無論環境順逆,希望大家記得,自己同樣擁有頑強的生命力,樂觀面對,相信「The best is yet to come」,新年快樂!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BB再見了@《星空下的仁醫》(下)

上期Peg姑提到痛失胎兒或新生BB的父母,定必感到極度悲傷。在醫院裏,即使再忙,我們自然都會放慢步伐,陪伴他們共度短暫的留院日子;行內通常會作出以下的處理方法,令他們在悲傷中能好過一點。

無論是屬於懷孕早期的「流產」、後期的「胎死腹中」,還是出生後才救不活的「新生嬰兒死亡」,媽媽均不會入住產後病房,而盡量安排她們留在婦科的獨立房間,以免她們看到其他BB或聽到其哇哇哭聲會徒添哀傷。其次是給予時間和空間;由於喜事頓然變噩耗,一切來得太突然,而且生育後又比較虛弱,可謂身心俱疲,大部分媽媽通常未想抒發悲傷,只想丈夫或親人陪伴,靜靜地度過;若然此時就送上一大堆慰問,如「唔好唔開心」、「妳仲後生大把機會」等,沒用之餘還讓人感到煩厭,倒不如少說話,照顧好她生理上的需要,以及容許她的摯愛陪伴她,共同面對或許是同等的痛。

至於照顧媽媽的醫護人員,都盡量安排特定某幾位同事,以增加親切感,讓媽媽感覺安全,較願意抒發心中所想,有必要時會轉介臨牀心理學家以作輔導;另外,無論一舉一動都先顧及爸媽感受,例如已沒有心跳呼吸的嬰兒誕下,我們好好把BB包裹後,究竟父母預備好抱抱BB嗎?還是想遲一點才作道別?父母想替BB作解剖以查明原因,還是就此作罷,不想BB再「受苦」?每一步我們都應小心處理,他們每一個決定我們都應尊重。

最後我們會替誕下的嬰兒影相或留下腳印,送給父母留念。當然,若見到他們再次懷孕,見證着另一個嬰兒出生後哇哇大哭,是我們最感欣慰的事,因為證明了這個家庭嘗試走出陰霾,再次勇敢接受新生命的來臨!祝願所有BB出生後都能快樂地大哭一場,對全世界說:「我出世啦!」然後愉快健康地活着!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第一胎順產,第二胎點解要開刀?

最近有幾個產後媽媽感到失望的例子,Peg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她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互不認識,但有一個共通點:她們已有一至兩名子女,而且都是順產誕下的,但偏偏今次因為一點狀況,必須進行剖腹產,超出她們的意料之外,大失所望。

這些媽媽,甚至很多人都會疑惑:「明明生過順順利利,點解再生會生唔出?」的確,翻查舊資料,她們上一次或兩次的生產經歷都相當順利,尤其是很多人都說生第二三胎更容易,因此她們對這次的生產滿有信心與期待!

沒錯,正常情況下,順產過的女性,再生BB是較易順利和成功的,因為身體已做過相同的事情,只是重演一次吧!於是關鍵似乎落在BB身上了。就近來的例子來說,一個BB比哥哥大隻得多,另一個BB則是胎位不好,既仰天睡且頸向後屈,令BB頭的直徑變長了,兩者都卡在媽媽骨盆內難以下降順產;而第三個例子是BB連接胎盤的臍帶罕有又異常地短,令BB每次想往下墜時都緊緊拉扯臍帶和胎盤,令BB心跳減慢,難以維持至出世,於是三者都迫不得已要進行剖腹產。

要放棄順產的選擇,簽同意書再被推進手術室,媽媽當然不好受,甚至有媽媽生產後,與BB產生一點疏離感,我聽過她們輕輕提過:「之前嗰個食完就瞓,依個特別曳!」、「上一個咩事都無,依個不單只要開刀,仲要又黄又照燈。」媽媽遇到不順的經歷,容易與「這個」BB掛勾,覺得他不合作,但其實BB被卡住,也要經歷不舒服的感覺,不是更需要媽媽去安撫嗎?或許這就是緣份,每個BB選擇在某家庭出世,是想帶給爸媽不同的課題,共同成長,這就是人生。雖然每個媽媽都有一些心理關口需要跨過,但都希望大家能走出陰霾,抱着BB, 快快樂樂地回家去!

Peg 姑 - 快樂生B, 專欄

分娩中發燒

有不少準媽媽在產房內都會出現發燒的現象,究竟原因是甚麼?會影響子宮內的胎兒嗎?又應該怎樣處理呢?

很多人一想起發燒,就會想起「有病」,其實又未必;準媽媽在產程中體溫升高,極大原因只是缺水之故。她們的子宮要規律又強烈地收縮,把BB逐漸推進骨盆,令子宮頸張開,BB才能出世,這過程平均歷時十多小時;子宮肌肉沒間斷地收縮與放鬆,同時準媽媽還要作深呼吸令自己放鬆,簡直比馬拉松選手數小時的跑步更漫長,需要極多的水份補充呢!大家對此都較易忽略,令自己缺水,甚至脫水,體溫容易過度升高,出現發燒的狀況。因此,無論入院與否,準媽媽打從感受到規律的子宮收縮,需要深呼吸作紓緩開始,便要記得適切地為自己補水,否則BB在妳體內就像焗桑拿一樣,很熱之餘又會心跳加速,容易不適!

第二個發燒的原因,是身體出現炎症的徵兆。尤其當子宮穿了水,即胎膜破了,沒有完整的保護膜保護着胎兒和子宮,外界細菌就較容易經由陰道進入體內,感染子宮和BB, 對母嬰造成危險;婦產科醫生一般都建議立即服用退燒藥及抗生素,減少炎症加劇;到BB出世後,要繼續觀察母嬰情況,確定雙方都健康無恙。由於炎症後果可大可小,因此別介意醫護人員初見發燒徵狀便即慎重處理啊!

而第三個準媽媽在產程中發燒的原因,是有可能出現難產的情況。雖然未有研究顯示此因果關係,但臨床上不難觀察到,準媽媽在產程中,子宮收縮規律而有效,但胎兒的頭仔總是卡在媽媽的盆骨內,不能再往下墜,有些媽媽同時開始發燒,就像雙方努力奮鬥擠壓,但得不到成果一樣。此類發燒的原因未明,但若經數次檢查後,胎兒的頭似乎還未有進一步下墜,通常被診斷為「頭盆不稱」(CPD, CephaloPelvic Disproportion), 即胎兒頭部與媽媽盆骨的比例不相稱,或許是胎兒頭仔較大,或許媽媽骨盆較細,又或只是胎兒的頭部姿勢有異,令它下墜時受阻。這種情況下,通常要轉剖腹產誕下BB, 以免胎兒繼續受阻,增加風險。

產房內,準媽媽和胎兒出現各種不同的徵狀,可能只是正常不過的現象,也可能是危機的先兆,所以有甚麽疑問,都不妨與助產士溝通,這樣可免卻不必要的憂慮,又不會忽略潛在的危機。

View More